心肌炎的症状主要有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疲劳、发热头晕、下肢水肿等。心肌炎是指心肌发生炎症性病变,可能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反应等因素引起,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
1、胸闷胸痛心肌炎患者常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压迫感、钝痛或刺痛,活动后可能加重。这种症状与心肌缺血或心包受累有关,部分患者可能误认为是普通胸痛。若伴随冷汗、恶心等症状,需警惕急性心肌损伤。临床常用辅酶Q10片、曲美他嗪片等营养心肌药物,但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2、心悸气短炎症导致心肌收缩力异常时,会出现心跳加速、节律不齐或自觉心跳沉重,轻微活动即感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夜间可能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这种情况需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评估。医生可能根据病情开具盐酸胺碘酮片或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控制心律失常。
3、乏力疲劳心肌功能受损时全身供血不足,表现为持续倦怠感、四肢无力,即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活动量明显下降、拒食等。这种症状需与贫血、甲状腺疾病鉴别。营养支持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
4、发热头晕病毒性心肌炎早期可能出现低至中度发热,伴随头痛、眩晕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因心输出量降低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晕厥或视物模糊。此时需监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必要时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但禁用非甾体抗炎药加重心肌损伤。
5、下肢水肿右心功能衰竭时静脉回流受阻,表现为踝部或胫前凹陷性水肿,可能伴随肝淤血、腹胀。这种情况提示病情进展,需限制钠盐摄入并评估利尿剂使用指征。临床常用呋塞米片或螺内酯片,但需注意电解质平衡监测。
心肌炎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3-6个月,避免任何增加心脏负荷的活动。饮食需低盐低脂,每日水分摄入控制在1500毫升以内。恢复期可循序渐进进行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或缩唇呼吸。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及心肌酶指标,若出现新发胸痛或呼吸困难加重须立即就医。疫苗接种可预防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流感季节需加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