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的症状主要有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发热等,治疗方式包括卧床休息、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等。心肌炎通常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干预。
1、胸闷胸痛心肌炎患者常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或钝痛,可能向左肩背部放射,与心肌缺血损伤有关。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辅酶Q10胶囊、维生素C注射液等营养心肌药物,合并心律失常时需联合盐酸胺碘酮片控制。
2、心悸气短炎症导致心脏传导系统异常时会出现心跳不规则、活动后呼吸困难,严重时夜间不能平卧。需通过动态心电图评估心律失常类型,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调节心率,限制钠盐摄入减轻心脏负荷。
3、乏力发热病毒性心肌炎早期可能出现低热、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伴随持续疲倦感。建议卧床休息2-4周,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改善能量代谢,体温超过38.5℃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混悬液。
4、胃肠道症状部分儿童患者以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为首发表现,容易误诊为胃肠炎。家长需监测尿量及精神状态,及时静脉补液防止脱水,必要时使用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改善心肌细胞水肿。
5、晕厥休克暴发性心肌炎可能出现意识丧失、血压骤降等危象,需立即住院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恢复期应长期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减轻心室重构,避免剧烈运动6个月以上。
心肌炎患者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选择鱼肉、西蓝花等易消化食物,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000-1500毫升。康复期间避免情绪激动,3-6个月内禁止吸烟饮酒,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出现下肢水肿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