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一般能治好,但需根据具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采取个体化治疗。心房颤动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三种类型,早期干预可显著提高治愈概率。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时间短且可自行终止,通过药物复律或电复律治疗成功率较高。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盐酸胺碘酮片、盐酸普罗帕酮片等,配合抗凝治疗如华法林钠片可预防血栓形成。持续性心房颤动需通过药物或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部分患者需行导管消融术。导管消融通过射频能量隔离肺静脉异常电活动,根治率可达一定水平。永久性心房颤动难以转复为窦性心律,治疗以控制心室率和抗凝为主,地高辛片、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可帮助稳定心率。
部分患者因基础心脏病未纠正或心房结构重构严重,治疗后可能复发。高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会降低治愈率。心房颤动持续时间超过一年或左心房明显扩大者,导管消融成功率会下降。少数患者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即使心律未完全恢复正常。
心房颤动患者应定期监测心率血压,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低盐低脂饮食有助于控制基础疾病,适量有氧运动可改善心肺功能。戒烟限酒对预防复发尤为重要,肥胖者需减轻体重。建议每3-6个月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若出现心悸加重或胸闷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