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主要有补液治疗、调整饮食、药物治疗、预防脱水、预防感染。腹泻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过敏反应、气候变化、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1、补液治疗补液治疗是小儿腹泻的首要原则,可通过口服补液盐预防和纠正脱水。轻中度脱水患儿推荐使用低渗口服补液盐溶液,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补液需遵循少量多次原则,避免一次性大量摄入加重胃肠负担。
2、调整饮食母乳喂养婴儿应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可暂时稀释浓度。已添加辅食的患儿需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米汤、苹果泥,避免高糖高脂饮食。腹泻期间不应禁食,但需减少乳糖和纤维摄入,待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3、药物治疗病毒性腹泻一般无须抗生素,细菌性腹泻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蒙脱石散可吸附病原体保护肠黏膜,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能调节肠道菌群。止泻药需谨慎使用,避免抑制病原体排出。
4、预防脱水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尿量、精神状态和皮肤弹性,每腹泻一次补充50-100ml口服补液盐。出现哭时无泪、眼窝凹陷等脱水症状应立即就医。预防脱水需在腹泻初期就开始补液,不能等到出现脱水症状再处理。
5、预防感染处理患儿粪便后需彻底洗手,餐具玩具定期消毒。轮状病毒疫苗可预防常见病毒性腹泻。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气候变化时注意腹部保暖。家庭成员出现腹泻症状时应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小儿腹泻期间家长需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和量,监测体温变化。恢复期应循序渐进增加食量,避免过早摄入生冷食物。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如腹泻超过3天未缓解,或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意识模糊等症状,须立即就医。平时注意饮食卫生,培养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定期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腹泻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