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浮肿可通过抬高患肢、穿戴弹力袜、限制钠盐摄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下肢浮肿通常由静脉回流障碍、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淋巴回流受阻等原因引起。
1、抬高患肢平卧时将下肢垫高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促进静脉回流。适用于久站久坐或妊娠期生理性水肿,每日重复进行3-4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配合踝泵运动增强肌肉泵血功能。
2、穿戴弹力袜医用梯度压力袜可提供由下至上的递减压力,改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导致的水肿。选择压力范围在20-30mmHg的二级医疗压力袜,晨起前穿戴,睡前脱下。需注意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褶皱压迫。
3、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5克以内,减少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钠食物。心源性或肾源性水肿患者需严格限盐,同时监测每日尿量。可增加富含钾离子的香蕉、土豆等食物,帮助平衡电解质。
4、药物治疗呋塞米片通过抑制肾小管钠重吸收利尿消肿,适用于心力衰竭或肾功能不全患者。螺内酯片作为保钾利尿剂可对抗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水肿。地奥司明片能增强静脉张力,改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肿胀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监测电解质。
5、手术治疗静脉曲张患者可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淋巴水肿严重者可考虑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术后需长期穿戴压力治疗装置,配合手法淋巴引流。肿瘤压迫导致的水肿需解除原发病灶。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休息时做足背屈伸运动。监测体重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如出现单侧突发肿胀伴疼痛需警惕深静脉血栓,合并呼吸困难可能提示肺栓塞,应立即就医。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心脏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