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骨膜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休息制动、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膝盖骨膜炎通常由运动损伤、感染、慢性劳损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1、休息制动急性期需减少膝关节活动,避免负重行走,必要时使用拐杖辅助。休息可减轻关节面摩擦,缓解炎症反应。慢性期可进行低强度活动如游泳,但需避免跑跳等冲击性运动。建议使用护膝提供支撑,但不宜长期佩戴以免肌肉萎缩。
2、冷敷热敷急性肿胀期可采用冰袋冷敷10-15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帮助收缩血管减轻渗出。慢性期或无红肿时改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注意冷敷时用毛巾隔开皮肤,避免冻伤;热敷温度不宜超过40摄氏度,防止烫伤。
3、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严重者可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合并感染时需用头孢克洛分散片等抗生素。中药可选活血止痛胶囊辅助治疗,但须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4、物理治疗超声波治疗能促进炎症吸收,微波治疗可改善局部代谢。体外冲击波适用于慢性肌腱端炎,低频脉冲电流有助于镇痛。治疗频率通常为每周2-3次,需根据病情调整疗程。治疗期间应配合肌肉等长收缩训练维持肌力。
5、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病例可考虑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严重骨质破坏者需行关节置换术。术后需进行渐进式康复训练,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6周后逐步增加负重。术前应完善影像学评估,排除其他关节病变。
日常应注意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避免长时间跪姿或爬山等动作。饮食可增加深海鱼类、西蓝花等抗炎食物摄入,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康复期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直腿抬高、靠墙静蹲等低冲击训练,逐步恢复关节功能。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关节畸形,应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