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超过37.3摄氏度属于发热,实际判断需结合测量部位、个体差异等因素,常见影响因素有基础体温波动、测量误差、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
1、基础体温波动正常人体温在36-37.3摄氏度间波动,清晨较低、午后偏高,剧烈运动或女性排卵期可能暂时升高0.3-0.5摄氏度。
2、测量误差腋温需夹紧5分钟且未出汗,耳温枪需对准鼓膜,口腔测温前避免饮热水,不同测量方式存在0.2-0.5摄氏度差异。
3、感染性疾病可能与病毒性感冒、尿路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畏寒、头痛、乏力等症状,需根据病原体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抗生素治疗。
4、非感染性疾病可能与甲亢、风湿热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心悸、关节肿痛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或免疫抑制剂。
建议使用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5分钟,发热期间多饮水并观察伴随症状,持续3天未退热或超39摄氏度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