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可通过抗生素治疗、伤口处理、支持治疗、疫苗接种和隔离防护等方式治疗。炭疽病通常由炭疽杆菌感染引起,可能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其制品、吸入孢子或摄入污染食物等途径传播。
1、抗生素治疗炭疽病的病原体为炭疽杆菌,抗生素是主要治疗手段。青霉素类如注射用青霉素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对炭疽杆菌敏感,若出现过敏可选用环丙沙星片或多西环素片。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可有效抑制细菌繁殖,降低毒素释放风险。治疗需持续较长时间以防止复发,具体疗程由医生根据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决定。
2、伤口处理皮肤炭疽患者需严格清创消毒,避免挤压病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溃疡后,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继发感染,覆盖无菌敷料。坏死组织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清除,严重水肿者可考虑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接触过伤口的人员必须彻底洗手并消毒器具,防止交叉感染。
3、支持治疗重症患者可能出现休克或多器官衰竭,需住院进行静脉补液、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吸入性炭疽可并发纵隔炎,必要时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针对炭疽毒素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可静脉注射人血白蛋白维持胶体渗透压,严重溶血时需输血治疗。
4、疫苗接种高危人群如兽医、毛皮加工者可接种炭疽疫苗,采用0.5毫升皮下注射,共3剂基础免疫。疫苗保护期约2年,需定期加强接种。暴露后预防需联合抗生素使用,在接触后尽快接种疫苗可增强免疫效果。孕妇及免疫缺陷者接种需评估风险收益比。
5、隔离防护患者分泌物、敷料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处理,病房空气需紫外线循环消毒。医护人员须穿戴防护服、N95口罩和护目镜,接触后需用碘伏消毒皮肤。死亡病例应避免解剖,用浸透消毒液的棉球填塞自然孔道后火化处理。疫区动物尸体需深埋2米以上并撒布生石灰。
炭疽病患者康复期应进食高蛋白流质饮食,如蒸蛋羹、鱼肉粥等补充营养。伤口愈合期间避免抓挠,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治愈后3个月内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观察有无复发迹象。从事畜牧业者工作时应佩戴橡胶手套,处理动物原料后立即用肥皂水冲洗暴露部位。出现不明原因皮肤溃疡或发热症状时须及时就医并告知接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