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失眠可通过调整作息、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失眠可能与年龄增长、慢性疾病、环境因素、心理压力、药物副作用等原因有关。
1、调整作息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改善睡眠节律,建议固定起床和入睡时间,避免午睡过长。白天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活动,睡前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卧室环境需保持安静、黑暗,温度控制在20-24摄氏度,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
2、心理疏导焦虑抑郁是老年人失眠的常见诱因,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缓解对失眠的过度担忧。家属应多陪伴交流,减少孤独感。避免睡前讨论刺激性话题,可通过听轻音乐、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严重心理问题需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3、药物治疗短期可使用右佐匹克隆片、阿普唑仑片等镇静催眠药,长期失眠可考虑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雷美替胺片。慢性疼痛导致的失眠可联用加巴喷丁胶囊。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注意观察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
4、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可通过调节脑电波改善睡眠质量,光疗适用于昼夜节律紊乱者。温水泡脚、穴位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耳穴压豆对轻度失眠有效。使用睡眠监测设备可帮助分析睡眠结构,但需避免过度依赖数据造成心理负担。
5、中医调理心脾两虚者可服用归脾丸,肝郁化火型适用丹栀逍遥丸。针灸选取神门、三阴交等穴位,耳针疗法常取心、肾、神门等耳穴。食疗推荐酸枣仁粥、百合莲子汤,忌食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体质调理需结合舌脉辨证,疗程一般需持续1-3个月。
老年人失眠护理需注意睡前2小时限制饮水,晚餐不宜过饱。日常适当晒太阳有助于维持褪黑素分泌,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若失眠伴随日间嗜睡、记忆力下降等症状,或持续超过1个月未缓解,应及时到神经内科或睡眠专科就诊。家属应协助记录睡眠日记,包括入睡时间、觉醒次数等信息,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