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早期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食欲减退、低热,可通过饮食调整、补液治疗、药物控制、病因治疗等方式干预。肠炎通常由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1、腹痛脐周或下腹部阵发性绞痛是常见初发表现,可能与肠道痉挛有关。建议暂时禁食后逐步摄入米汤等流质,疼痛持续需就医排除阑尾炎等急腹症。
2、腹泻每日排便超过3次且粪便稀薄,早期多为水样便。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口服补液盐可缓解症状,血便或高热需立即就诊。
3、食欲减退肠道黏膜充血导致消化功能下降,可少量多餐选择粥类、面条等低渣饮食。伴明显呕吐需警惕肠梗阻等并发症。
4、低热体温波动在37.5-38℃常见于病毒性肠炎,物理降温配合对乙酰氨基酚处理。细菌感染引起的持续发热需抗生素治疗。
发病期间注意补充电解质,避免乳制品及高纤维食物。症状加重或出现脱水体征时应及时消化内科就诊,儿童及老年人需特别关注尿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