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主要有湿热下注证、正虚邪恋证、热毒炽盛证、气滞血瘀证四种证型。
1、湿热下注证:表现为肛门肿痛溃脓、分泌物黄稠,多因饮食辛辣或外感湿邪导致。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可选用萆薢渗湿汤加减,配合外敷金黄散。常用药物包括黄柏、苍术、车前子等。
2、正虚邪恋证:常见于病程较长者,肛门隐痛伴脓液清稀,多因气血不足所致。治疗需托里透脓,方选托里消毒散,配合艾灸足三里。常用药物有黄芪、当归、皂角刺等。
3、热毒炽盛证:症见肛门红肿热痛、脓液臭秽,多因热毒壅盛引起。治疗宜清热解毒,方用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配合刺络放血疗法。常用药物含黄连、金银花、蒲公英等。
4、气滞血瘀证:表现为肛门刺痛、瘘管硬结,多因气血瘀阻形成。治疗需活血化瘀,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局部热敷。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川芎等。
治疗期间需保持肛门清洁,避免久坐久站,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症状加重或出现发热时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