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后出现血泡可通过消毒处理、避免感染、促进愈合、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血泡通常由负压过大、皮肤敏感、操作不当、局部病变等原因引起。
1、消毒处理使用碘伏或生理盐水清洁血泡及周围皮肤,保持局部干燥。避免自行挑破血泡,防止细菌侵入。
2、避免感染覆盖无菌敷料保护创面,每日更换。若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需及时就医。
3、促进愈合血泡较小可待其自然吸收,期间减少局部摩擦。较大血泡需由医生无菌穿刺引流。
4、就医评估血泡直径超过1厘米、伴随发热或持续渗液时,可能与凝血功能障碍或皮肤疾病有关,需完善血常规等检查。
恢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及高温沐浴,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后续拔罐应选择正规机构,控制负压强度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