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心血管风险分层是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合并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程度,将未来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划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个等级。
1、低危分层:
指收缩压140-15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99毫米汞柱的1级高血压患者,无其他危险因素。这类患者10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低于15%,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控制血压,如限盐、减重、规律运动等。
2、中危分层:
包含两种情况:1级高血压合并1-2个危险因素,或2级高血压无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血脂异常等。10年心血管风险约15%-20%,需在生活方式调整基础上考虑药物干预,常用降压药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3、高危分层:
涵盖3级高血压患者,或1-2级高血压合并3个以上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糖尿病。靶器官损害表现为左心室肥厚、肾功能异常等。10年心血管风险达20%-30%,需立即启动联合药物治疗方案,同时严格控制各项危险因素。
4、极高危分层:
指合并临床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这类患者10年心血管风险超过30%,需采取强化降压治疗,目标血压通常需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并针对具体并发症进行专科治疗。
高血压患者除规范治疗外,需长期保持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增加富含钾的深色蔬菜和水果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戒烟限酒;定期监测血压和靶器官功能。合并糖尿病或肾病患者需每3-6个月检查尿微量白蛋白,肥胖者建议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冬季注意保暖避免血压波动,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血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