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间接接触感染。感染途径主要有无保护性行为、母婴传播、共用污染物等。典型症状包括尿道脓性分泌物、尿痛、女性宫颈炎等,严重时可导致盆腔炎或不孕。
1、无保护性行为淋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性接触传播,包括阴道性交、肛交或口交。淋病奈瑟菌可存在于感染者精液、阴道分泌物及直肠黏膜中,通过黏膜直接接触完成传播。使用避孕套可降低感染概率,但皮肤接触仍存在风险。男性感染者可能出现尿道刺痛、黄色脓液渗出,女性常表现为白带增多或下腹痛。
2、母婴垂直传播孕妇感染淋病后,分娩时新生儿经产道接触可能引发眼结膜炎或肺炎。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表现为出生后2-5天眼睑红肿、脓性分泌物,不及时治疗可致角膜穿孔。建议妊娠期进行淋病筛查,阳性者需用头孢曲松等药物治疗,新生儿需预防性使用红霉素眼膏。
3、共用污染物间接接触被污染的毛巾、浴盆等物品可能传播,但概率较低。淋球菌在体外存活时间较短,需潮湿环境且大量病原体才可能构成感染。此类传播多见于儿童或免疫力低下人群,表现为会阴部红肿、异常分泌物。日常应注意个人用品消毒隔离。
4、医源性感染极少数情况下可通过未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传播,如妇科检查器械、导尿管等。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消毒规范,使用一次性检查器具。此类感染通常表现为术后泌尿生殖道炎症,需通过细菌培养确诊。
5、自体接种传播感染者接触自身病灶分泌物后触碰眼结膜等黏膜部位,可能引发淋菌性结膜炎或咽炎。常见于卫生习惯不良者,表现为眼睛充血、咽痛等症状。接触分泌物后需彻底洗手,避免揉眼或触摸口鼻。
预防淋病需坚持安全性行为、避免多个性伴侣,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阿奇霉素等药物,性伴侣应同步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接触,日常注意内衣高温消毒,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反复感染者需排查耐药菌株或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