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对大脑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短期认知功能抑制和长期神经损伤。
短期摄入酒精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导致前额叶皮层活动减弱,表现为判断力下降和反应迟钝。酒精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受体活性,同时抑制谷氨酸受体功能,干扰神经递质平衡。这种作用在血液酒精浓度达到0.05%时即可出现注意力分散,超过0.1%将明显损害运动协调能力。部分人群可能出现短暂性记忆缺失,这与海马体突触可塑性受损相关。
长期过量饮酒可能引发结构性脑损伤,包括大脑皮层萎缩和脑室扩大。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常见硫胺素缺乏导致的韦尼克脑病,特征为眼球运动障碍和共济失调。持续酒精暴露会加速神经元凋亡,使脑组织体积减少,尤其影响与认知功能相关的前额叶和颞叶区域。部分病例可能出现不可逆的认知功能障碍,发展为酒精性痴呆。
建议控制酒精摄入量,男性每日不超过25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5克,避免空腹饮酒并定期进行认知功能评估。
医用酒精可以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75%浓度的医用酒精能够破坏新型冠状病毒的包膜结构,使其失去活性。这种浓度的酒精可以用于皮肤消毒和物体表面消毒,使用时需要确保消毒部位保持湿润状态30秒以上。医用酒精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灭活效果已经过实验验证,是医疗机构推荐使用的消毒剂之一。
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75%医用酒精对手部、手机、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品进行擦拭消毒。但需要注意酒精易燃,使用时应远离火源,避免在密闭空间大量喷洒。对于皮肤敏感人群,长期使用酒精可能导致皮肤干燥,可以配合护手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