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不建议单纯依赖草药彻底治疗,急性期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慢性期可配合清热解毒类中成药辅助治疗。
中耳炎分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两类。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可配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减轻炎症反应。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若伴随积液,可能需要鼓膜穿刺或置管手术,期间可选用鼻渊通窍颗粒改善咽鼓管功能。部分患者尝试用金银花、野菊花煎水熏洗外耳道,但该方法仅能缓解外耳瘙痒,无法消除中耳腔炎症,操作不当还可能加重感染。
出现耳痛、耳闷或听力下降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治疗期间避免耳道进水,保持鼻腔通畅有助于咽鼓管引流。
中耳炎耳朵流脓可以用医用棉签轻柔擦拭外耳道分泌物,避免深入耳道。
中耳炎导致耳朵流脓时,外耳道分泌物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清理。患者可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仅擦拭外耳道口可见脓液,切勿将棉签伸入耳道深处以免损伤鼓膜。若脓液黏稠,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稀释分泌物。清理后保持耳部干燥,避免游泳或淋浴时进水。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与细菌感染有关,常伴随耳痛、听力下降,需配合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
清理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饮食,保证充足睡眠以增强免疫力,若流脓持续3天未缓解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