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发病时的症状:骨髓炎病后,轻者发热,局部红肿,疼痛难忍,重者骨质破坏,形成死骨和窦道,经久不愈,导致终身致残或危及身命。骨髓炎又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多见于儿童,好发于胫骨和腓骨。其症状为:起病急聚,突然恶寒、高热、全身不适、头痛、烦躁不安。患肢持续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制,进而形成深部脓肿。脓肿自行穿破或排脓后,切口经久不愈形成“瘘管”。时间持续后逐渐变成慢性。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由急性骨髓炎转变而来。由于病变部位存在死骨和死腔,创口内经常流脓,有时小死骨片从瘘道口排出。在静止期无全身症状,急性发作时,局部发生红肿、疼痛、创口内脓液增多。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经久不愈的瘘孔,由于脓汁的刺激,瘘孔周围的组织会发生变质。症状主要有:一、瘘口分泌物增多,恶臭;二、创面糜烂,增大,无收口的现象;三、肉牙呈火山状,容易出血,出血后不易制止;四、肉芽附着白色的分泌物,红白间隔成菜花形状。五、骨质的X线变化,为迅速的骨质疏松;六、疼痛时难以忍受的症状。对慢性骨髓炎的长期瘘道不愈,应该及时做出恰当治疗.
骨髓炎 http://www.fh21.com.cn/guke/gsy/
小儿麻痹症即脊髓灰质炎,症状可分为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
前驱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乏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可能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瘫痪前期症状加重,出现颈背强直、肌肉疼痛、感觉过敏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瘫痪期会出现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以下肢多见,可能伴随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困难。恢复期瘫痪肌肉逐渐恢复功能,但部分患者可能遗留永久性肌无力或畸形。
脊髓灰质炎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手段。患儿发病后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呼吸道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