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与肾小管肾炎可通过病变部位、病因及临床表现进行区分。
肾小球肾炎主要累及肾小球,多由免疫反应异常导致,常见病因包括链球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典型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尿液检查可见红细胞管型。肾小管肾炎则主要影响肾小管及间质,病因多为药物毒性、代谢异常或感染,临床以肾小管功能受损为主,如夜尿增多、低比重尿、电解质紊乱,尿液检查可见白细胞管型或小分子蛋白尿。两者均可通过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但治疗方向不同:肾小球肾炎需免疫抑制或控制原发病,肾小管肾炎需去除诱因并纠正代谢异常。
日常需避免肾毒性药物,限制盐分摄入,定期监测肾功能及尿常规变化。
肾小球肾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轻柔的腹部或背部按摩,但需避开肾脏区域并避免用力按压。
按摩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但肾小球肾炎患者按摩时需格外谨慎。按摩应选择腰背部或四肢等非肾脏投影区,手法以轻柔推拿为主,避免叩击、拍打等可能造成肾脏震荡的动作。按摩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若出现血尿、腰痛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期或伴有严重水肿、高血压时禁止按摩。
患者日常应注意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