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手术治疗(一)手术适用症
具体手术的范围及方法应根据肿瘤的分期、恶性程度、病理类型及肿瘤大小、部位、有无累及邻近器官等方面综合分析而定。不同的手术方法有不同的适应症。同时,还需考虑病人的身体素质及耐受手术的能力决定手术方案。
(二)手术的选择
1.经尿道手术①电灼法:在作膀胱镜检查的过程中,如发现非浸润性表浅乳头状瘤(Ta期),单个的或数目不多而散在的肿瘤,肿瘤体积在1cm以上的,可以经尿道同时用电灼器电灼治疗。②经尿道电切术:适用于2cm左右的带蒂乳头状瘤或块状、桑椹状无蒂的小肿瘤,尚未侵犯深层肌肉(T2期)的表浅的膀胱肿瘤。可采用电切镜经尿道电切。
2.膀胱局部切除及电灼术适用范围同经尿道手术相似,即浸润较浅、恶性程度较低、基蒂比较细的膀胱乳头状瘤。
3.膀胱部分切除术适用于范围较局限的浸润性乳头状癌,肿瘤应距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部较远。浸润深度以不超过膀胱外周脂肪层为限。如有必要可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
4.全膀胱切除术对于肿瘤范围超过以上各种手术方法的适应范围,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部有浸润,肿瘤已经向周围淋巴结转移,复发性肿瘤等等,应采用根治全膀胱切除术。对切断的输尿管必须作输尿管移植等尿流改道手术。常用改道手术有:①输尿管皮肤造口术;②直肠膀胱、乙状结肠造口术;③直肠膀胱术;④回肠膀胱手术;⑤可控回肠袋代膀胱术。
膀胱癌术后生存期一般为5-10年,实际时间受到肿瘤分期、病理分级、术后治疗、患者体质和复发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肿瘤分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5年生存率较高,肿瘤局限于黏膜层时预后较好。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若发生淋巴结转移,生存期可能明显缩短。临床分期越早,根治性手术效果越显著。
2、病理分级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进展缓慢,高级别肿瘤易复发和转移。病理报告中的分级信息直接影响预后判断,高级别肿瘤需要更密切的随访监测。
3、术后治疗根据术后病理选择膀胱灌注化疗或全身化疗,卡介苗灌注可降低复发概率。放疗适用于特定病例,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转移性患者提供新选择。规范化的辅助治疗能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4、患者体质合并心肺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恢复。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耐受治疗能力更强,年龄因素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关。术后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提升免疫功能。
5、复发情况定期膀胱镜检查和尿脱落细胞学监测至关重要,局部复发可通过二次手术控制。远处转移多发生在肺、肝和骨骼,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期相对较短。早期发现复发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膀胱癌术后需建立长期随访计划,每3-6个月进行泌尿系统超声和膀胱镜检查。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吸烟和接触芳香胺类化学物质。饮食注意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限制腌制食品。出现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复查,术后5年内无复发可视为临床治愈。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康复方案,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