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感染。 患者在化疗过程由于骨髓及免疫抑制,发生感染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发现感染征象,应立即作血、尿、痰及体液检查并进行细菌培养,并迅速应用广谱抗生素,根据培养结果随时调整使用。当白细胞下降明显时应注意对皮肤、口腔、胃肠道和会阴等处采取预防措施。注意食物消毒,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补充血液成份,必要时输入新鲜血。口服一些扶正的中药以提高细胞免疫能力及保持肾上腺皮质的功能。
2)出血。 由于抗瘤药物对血小板和其他凝血因素的影响,病人可有出血倾向。有时需输入血小板以控制出血。对恶性肿瘤侵犯骨髓必须治疗。泼尼松(强的松)可能对缓解血小板减少有效。及时停止任何诱发出的药物,同时必须采取各种止血措施,包括输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和血浆扩容以维持生命。
3)血栓形成。 文献认为肿瘤患者的血液有高凝现象,具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表现为各种凝血异常,因此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同时嘱患者注意休息,抬高下肢,一旦发现血栓形成,应及时应用肝素、抗血小板和溶解血栓的药物,如潘生丁、尿激酶、丹参等。对严重的大栓子还需行栓子切除术。
4)穿孔与梗阻位于或侵犯空腔脏器的肿瘤,如小肠恶性淋巴瘤等,在化疗过程中可出现穿孔、出血。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和发现穿孔出血迹象及处理,其预防措施是适当地减慢给药。特别是1~2次联合化疗后即出现明显效果者,更应注意。同时应采取积极的对症处理措施。
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效果与类型和干预时机密切相关,早期并发症通过规范管理可有效控制,晚期严重并发症治疗难度较大。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心血管疾病等。
1、糖尿病肾病早期糖尿病肾病通过控制血糖血压、限制蛋白质摄入可延缓进展,常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若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则需透析或肾移植。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早期发现。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病变通过激光治疗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可稳定视力,增殖期病变需玻璃体切割手术。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眼底检查,血糖波动会加速病情恶化。
3、糖尿病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可使用甲钴胺、硫辛酸等神经营养药物,疼痛明显者可短期应用普瑞巴林。自主神经病变需对症处理,如胃肠动力药改善胃轻瘫。严格血糖控制是防治基础。
4、糖尿病足轻度溃疡通过清创换药、减压治疗可愈合,严重感染需联合抗生素治疗,坏疽患者可能需截肢。日常需检查足部皮肤,避免外伤,选择透气鞋袜,保持足部清洁干燥。
5、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等,需控制多重危险因素。使用他汀类药物调脂,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合并高血压者需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心脏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心功能。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在于长期稳定控制血糖水平,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建议每日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保持合理体重。饮食方面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限制高糖高脂饮食。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波动。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治疗方案。建立糖尿病自我管理计划,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