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现代医学称之为“脑血管意外”,包括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多种疾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以突然昏倒,不醒人事,口眼隅斜,语言蹇涩,半身不遂为主要表现,临床除了用药物、针灸等方法治疗外,饮食调养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每天摄取的总热量应略低于正常人。中风病人一般多有肢体活动障碍,活动量少,消耗的热能也较低,因此每天摄取的总热量应低于正常人,通常为1500千卡左右。在食量的分配上,应以早、中餐为主,晚餐的摄入量宜少。
摄入适量的完全蛋白。所谓完全蛋白,是指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一般情况下,中风病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1克左右完全蛋白质,富含完全蛋白质的食物的瘦肉、鱼类、鸡、鸭、蛋清及大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豆腐干等。
多吃含维生素和食物纤维的食物。维生素 A、B、C等能调节新陈代谢,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因此中风病人可适量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还应多吃一些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芹菜、韭菜、菠菜、青菜、油菜等,以刺激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少吃动物脂肪,适量食用植物油。中风病人大多有高血脂病史,若再食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猪油、奶油、牛奶及蛋黄、鱼子、动物的肝、脑等食品,将会使血清中胆固醇升高,加重病情。宜适量食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这些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可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
另外,中风病人还应少吃盐,注意保持低盐饮食、禁烟、酒,忌食大蒜、辣椒、咖啡、浓茶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急性胰腺炎恢复期饮食需严格遵循低脂、低蛋白、易消化的原则,可逐步从流质过渡到半流质、软食。恢复期饮食管理主要有禁食期过渡、清流质饮食、低脂半流质饮食、低脂软食、逐步恢复正常饮食五个阶段。
1、禁食期过渡急性发作后需完全禁食1-3天,通过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机体需求。待腹痛缓解、血淀粉酶下降后,经医生评估可开始尝试少量饮水。此阶段严禁摄入任何固体食物或含脂肪、蛋白质的液体,避免刺激胰腺分泌。
2、清流质饮食可选择米汤、过滤菜汤、稀藕粉等无渣液体,每日分6-8次摄入,每次不超过100毫升。清流质饮食持续2-3天后若无腹痛加重,可过渡至含少量碳水化合物的流食,如稀释果汁、蜂蜜水。需密切观察排便情况,出现腹胀需暂停进食。
3、低脂半流质饮食推荐大米粥、小米粥、面糊等谷物类食物,搭配蒸蛋羹、嫩豆腐等低脂蛋白来源。每日脂肪摄入需控制在20克以下,禁用动物油脂及油炸食品。此阶段可添加煮熟的胡萝卜、南瓜等低纤维蔬菜泥,持续5-7天直至消化功能进一步恢复。
4、低脂软食引入软烂米饭、龙须面、馒头等主食,搭配清蒸鱼、鸡胸肉等低脂肉类。蔬菜需煮至软烂后食用,避免芹菜、韭菜等高纤维品种。每日分5-6餐少量进食,每餐脂肪不超过10克。可适量使用橄榄油拌菜,禁止使用辣椒、咖喱等刺激性调味料。
5、逐步恢复正常饮食恢复期后2-3个月内仍需保持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不超过40克。优先选择蒸煮炖等烹饪方式,避免暴饮暴食及饮酒。可逐步尝试少量坚果、牛油果等健康脂肪来源,但需监测腹痛、脂肪泻等胰腺功能异常症状。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同步控制碳水摄入量。
急性胰腺炎恢复期应建立规律进食习惯,每日保证2000-2500毫升饮水量。烹调时使用不粘锅减少用油量,肉类选择去皮禽肉及里脊等低脂部位。建议随身携带胰酶补充剂以备外出就餐使用,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及血淀粉酶。恢复期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脂肪泻需立即返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