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里的小舌头专业名称为悬雍垂,是软腭后缘中央的锥形软组织突起。
1、悬雍垂结构悬雍垂由黏膜、结缔组织和少量肌纤维构成,表面覆盖复层鳞状上皮,内部含有黏液腺和浆液腺。其基底部与软腭相连,游离端向下悬垂,长度通常为1-1.5厘米,参与构成咽峡部上界。该结构具有湿润口腔、辅助发音和吞咽的功能,在发喉音时会随软腭上提。
2、生理功能悬雍垂在吞咽时与咽后壁接触防止食物反流至鼻腔,说话时协助形成鼻咽闭合。其分泌的黏液能润滑食团,腺体分泌物含有免疫球蛋白可局部抗菌。部分人群悬雍垂分叉属正常变异,不影响功能。
3、常见异常悬雍垂水肿常见于急性咽炎或过敏反应,表现为红肿疼痛。过度肥大会导致睡眠呼吸暂停,先天性缺如多伴随腭裂。白斑或溃疡需警惕HPV感染或肿瘤,长期烟酒刺激可能诱发鳞状上皮增生。
4、相关疾病悬雍垂炎多由链球菌感染引起,伴随咽痛和发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导致血管神经性水肿,外伤或烫伤可能引起组织坏死。罕见的悬雍垂癌早期表现为无痛性硬结,晚期可出现溃烂出血。
5、检查治疗电子喉镜可观察悬雍垂形态,活检能明确病理诊断。轻度炎症可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严重肿胀需地塞米松注射液雾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考虑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肿瘤病变需手术切除联合放疗。
日常应避免辛辣食物刺激悬雍垂,戒烟限酒减少黏膜损伤。保持口腔卫生可使用生理盐水漱口,睡眠打鼾者建议侧卧。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肿胀、溃烂或异物感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避免自行使用尖锐器具触碰该部位。
苯丙酮酸尿症俗称苯丙酮尿症或PKU,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疾病。
苯丙酮酸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或活性不足,导致苯丙氨酸代谢障碍,使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苯丙酮酸尿症患者体内苯丙氨酸水平升高,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可能导致智力发育迟缓、行为异常、癫痫发作等症状。苯丙酮酸尿症通常在新生儿筛查中被发现,早期诊断和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苯丙酮酸尿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低苯丙氨酸饮食,限制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并使用特殊配方奶粉或蛋白粉来满足营养需求。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如四氢生物蝶呤,以帮助降低苯丙氨酸水平。
苯丙酮酸尿症患者需要终身管理,定期监测血苯丙氨酸水平,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复查,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控制和治疗。苯丙酮酸尿症患者应避免食用高蛋白食物,如肉类、鱼类、蛋类、奶制品等,并选择低苯丙氨酸的特殊食品。苯丙酮酸尿症患者可以适量食用水果、蔬菜、谷物等低蛋白食物,但需注意控制摄入量。苯丙酮酸尿症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