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咳嗽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多数患者表现为干咳且程度较轻,部分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剧烈咳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常见症状为干咳,通常伴随发热、乏力等表现。咳嗽程度与病毒载量、个体免疫状态相关,多数轻症患者咳嗽频率较低,不影响日常生活。部分患者咳嗽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但咳痰量较少,以白色黏液痰为主。咳嗽症状一般在发病后5-7天达到高峰,随着病情控制逐渐缓解。
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剧烈咳嗽,伴随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这类患者肺部病变范围较大,可能出现支气管痉挛或肺实质损伤。老年患者、有基础肺部疾病者咳嗽症状可能更显著,甚至出现咳血等严重表现。极少数危重症患者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咳嗽可能反而不明显,以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现咳嗽症状时,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冷空气刺激。适当增加饮水量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但不宜过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若咳嗽严重影响睡眠或伴随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恢复期患者如咳嗽持续超过3周,建议复查排除肺纤维化等后遗症。
儿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需通过疫苗接种、日常防护及环境管理综合干预。
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核心措施,适龄儿童应完成基础免疫及加强针接种。日常需规范佩戴口罩并定期更换,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儿童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口罩。保持手卫生,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或使用含75%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家庭环境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对门把手、玩具等高频接触物表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锌等有助于免疫调节的营养素。
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时及时就医排查,避免带病上学或参加集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