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呼吸道感染可通过保持空气湿润、补充充足水分、合理使用退热药物、观察症状变化、维持营养均衡等方式进行家庭护理。
1、保持空气湿润:
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干燥空气会加重咳嗽和鼻塞症状,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可在浴室制造蒸汽环境让儿童吸入,每次不超过15分钟。避免使用芳香型加湿器,防止刺激呼吸道。
2、补充充足水分:
发热和呼吸急促会增加体液流失,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温水、稀释果汁或口服补液盐。充足水分能稀释痰液促进排出,预防脱水引起的并发症。婴幼儿可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频次,学龄儿童每日饮水量应达1000-1500毫升。
3、合理使用退热药物:
体温超过38.5℃时可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6小时。退热治疗主要目的是缓解不适感,而非单纯追求体温正常化。禁止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物。
4、观察症状变化:
每日记录体温波动、咳嗽频率、精神状态及进食情况。出现呼吸频率增快婴儿>50次/分、胸骨凹陷、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嗜睡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病毒感染通常7-10天自愈,但需警惕细菌性继发感染。
5、维持营养均衡:
提供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粥类、汤面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但不必强制进食。少食多餐有助于减轻消化负担,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不低于1.2克/公斤体重。
护理期间需保持居室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患儿衣物以纯棉透气材质为宜。恢复期可进行温和的呼吸锻炼如吹泡泡游戏,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家庭成员需加强手卫生,患儿餐具毛巾单独使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重症风险。若咳嗽持续超过2周或反复发热,建议进行胸片检查排除肺炎等并发症。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数情况下不严重,但可能引发中耳炎、肺炎等并发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多数患儿通过充分休息、适量饮水可在1周内自愈。部分患儿可能因免疫力低下或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如中耳炎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肺炎可能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极少数情况下可能诱发心肌炎,出现心悸、乏力等表现。
患儿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精神萎靡或呼吸急促时需及时就医。日常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其他患病儿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