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休克可能由低血容量、心源性、分布性、梗阻性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血压骤降、意识模糊、皮肤湿冷等症状。短暂性休克可通过补液扩容、血管活性药物、病因治疗等方式干预。
1、低血容量严重脱水或大量失血会导致循环血量不足,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可能出现口渴、尿量减少、脉搏细速等症状。治疗需快速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输血。临床常用药物包括盐酸多巴胺注射液、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
2、心源性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泵功能衰竭可造成心输出量锐减,导致心源性休克。典型表现为颈静脉怒张、肺水肿、四肢厥冷。需紧急处理原发病,如急性心梗患者可使用注射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配合硝酸甘油注射液减轻心脏负荷。
3、分布性严重感染、过敏反应等引起血管异常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感染性休克患者会出现高热寒战,过敏性休克常伴荨麻疹和喉头水肿。需使用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抗炎,肾上腺素注射液对抗过敏反应,同时积极控制感染源。
4、梗阻性肺栓塞、心包填塞等机械性梗阻阻碍血液回流,引发梗阻性休克。患者多有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肺栓塞需用注射用尿激酶溶栓,心包填塞需紧急心包穿刺引流,同时使用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维持循环。
5、神经源性脊髓损伤或麻醉意外等导致血管张力丧失,引起神经源性休克。特征为血压下降但心率正常或缓慢。治疗以补充血容量为主,可配合使用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调节血管张力,同时处理原发神经损伤。
发生短暂性休克应立即平卧并抬高下肢,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但避免过热。休克缓解后需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开始少量多餐,避免油腻食物。日常应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血压心率,避免剧烈体位变化。若反复出现不明原因休克或伴随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须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