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可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测、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冠脉CT血管成像等方式检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1、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首选检查方法,能够快速识别心肌缺血或梗死的心电变化。典型表现包括ST段抬高、T波倒置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对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能出现ST段压低或T波动态演变。该检查无创且操作简便,适合急诊快速筛查。
2、心肌酶谱检测心肌酶谱检测通过分析血液中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辅助诊断,主要包括肌钙蛋白I/T、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在心肌细胞损伤后3-4小时即可检出,特异性较高。需进行动态监测,若数值持续升高提示心肌坏死。该检查对微小心肌损伤较敏感,但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
3、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直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部位。可明确病变范围、程度及血栓形成情况,同时为后续支架植入提供依据。该检查属于有创操作,需在导管室进行,存在少量辐射暴露风险。
4、心脏超声心脏超声能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检测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心室收缩功能减低等心肌缺血表现。对于并发症如乳头肌断裂、室间隔穿孔等具有诊断价值。该检查无辐射、可重复进行,但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急性期患者可能因疼痛无法配合。
5、冠脉CT血管成像冠脉CT血管成像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无创显示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对钙化斑块敏感度高。适用于中低危患者的筛查,阴性结果可有效排除冠心病。检查前需控制心率,注射碘对比剂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选择。
确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需立即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活动。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控制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2000毫克。遵医嘱规范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出现持续胸痛或呼吸困难加重时需即刻就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并发症主要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室壁瘤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综合征,需及时干预以避免严重并发症。
1、心律失常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可导致心肌电活动紊乱,引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心肌缺血时细胞膜离子通道异常,钾离子外流增加而钙离子内流减少,动作电位时程缩短易形成折返。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头晕或晕厥,需心电监护并及时使用胺碘酮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2、心力衰竭大面积心肌梗死会导致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心输出量减少而出现急性左心衰。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肺水肿,听诊可闻及湿啰音。需给予呋塞米注射液减轻心脏负荷,联合硝酸甘油注射液扩张冠状动脉,必要时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改善心肌重构。
3、心源性休克当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时,心输出量急剧下降引发器官灌注不足。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四肢湿冷、尿量减少等休克表现,死亡率较高。需紧急使用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增强心肌收缩力,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必要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恢复血流。
4、心脏破裂透壁性心肌梗死可导致心室游离壁、室间隔或乳头肌破裂,多发生在梗死后1-7天。游离壁破裂会引起心包填塞,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颈静脉怒张;室间隔破裂可闻及新发粗糙收缩期杂音。需紧急外科手术修补,但预后极差。
5、室壁瘤梗死区域心肌被纤维组织替代后,在心室压力作用下向外膨出形成室壁瘤。易导致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和附壁血栓形成。超声心动图可见局部室壁运动异常,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抗凝,严重者需行左心室成形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严格遵循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氧运动,如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的步行训练。戒烟限酒并控制血压血糖,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加重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