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咽峡炎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粪口传播等途径传染。疱疹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儿童,成人也可能感染。
疱疹咽峡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患者在发病前数天到发病后一周左右具有传染性,隐性感染者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仍然可以排出病毒。病毒通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唾液、疱疹液以及粪便排出体外,健康人接触这些污染物后可能被感染。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毒会随着飞沫进入空气中,被他人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也很常见,直接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疱疹液或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再触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就可能感染。
疱疹咽峡炎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场所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病毒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更容易传播。夏秋季节是疱疹咽峡炎的高发期,可能与气温较高、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有关。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症状可能更严重。虽然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但少数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炎、心肌炎等。
预防疱疹咽峡炎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患者应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一周,避免传染他人。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消毒常用物品和玩具。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出现发热、咽痛、口腔疱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口腔咽峡炎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治疗。口腔咽峡炎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口腔卫生不良、胃食管反流等因素有关。
1、一般治疗保持口腔清洁是基础措施,每日用温盐水漱口有助于减少细菌滋生。饮食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黏膜损伤。保证充足休息和水分摄入,促进机体恢复。
2、药物治疗病毒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阿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需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症状。局部可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消炎抑菌。
3、物理治疗紫外线照射可辅助消炎镇痛,适用于溃疡面较大的患者。低温等离子消融能精准处理增生组织,减少出血和创伤。治疗期间需配合口腔护理,避免继发感染。
4、病因治疗胃食管反流患者需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同时调整睡姿和饮食习惯。免疫力低下者可补充维生素C片和蛋白粉,必要时使用胸腺肽肠溶片调节免疫。长期口腔卫生不良者需接受专业洁治。
5、并发症处理出现深部组织感染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化脓性病变可能需切开引流,术后配合使用甲硝唑片预防厌氧菌感染。反复发作患者应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治疗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避免口腔干燥。每日监测体温和溃疡变化,出现高热或吞咽困难需及时复诊。恢复期可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和锌制剂促进黏膜修复,避免吸烟饮酒等刺激因素。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