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腺样体肥大常见症状包括鼻塞、张口呼吸、睡眠打鼾、反复中耳炎及腺样体面容。腺样体肥大多由反复感染、过敏反应、胃食管反流、遗传因素及环境刺激引起,需通过鼻咽镜检查确诊。
1、鼻塞持续性鼻塞是腺样体肥大最典型表现,患儿常因鼻腔通气受阻而改用口呼吸。夜间平卧时淋巴组织充血肿胀,症状会明显加重。生理性因素如感冒后暂时性肿大,可通过生理盐水冲洗缓解;病理性因素如慢性鼻炎合并感染时,需配合鼻用激素治疗。
2、张口呼吸长期代偿性张口呼吸会导致唇干裂、咽部黏膜干燥。部分患儿会出现睡眠中呼吸暂停现象,这与腺样体阻塞后鼻孔相关。建议家长观察孩子白天是否频繁喝水润喉,夜间可使用加湿器改善空气湿度。
3、睡眠打鼾超过六成的患儿会出现响亮鼾声,伴随呼吸费力、胸骨凹陷等表现。持续缺氧可能影响脑部发育,需通过多导睡眠监测评估缺氧程度。轻度病例可通过侧卧睡姿缓解,重度病例需考虑手术切除。
4、反复中耳炎肥大的腺样体压迫咽鼓管咽口,导致中耳通气功能障碍。患儿易出现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慢性渗出性中耳炎需行鼓膜置管术。
5、腺样体面容长期缺氧及口呼吸会导致上颌骨发育异常,表现为牙列不齐、硬腭高拱、面部狭长等特征。此类改变在生长发育期可能不可逆,建议家长在患儿5岁前完成干预治疗。正畸科与耳鼻喉科联合诊疗可改善面部畸形。
日常护理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二手烟等刺激物。饮食宜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增强免疫力,过敏体质患儿应排查牛奶、鸡蛋等致敏食物。睡眠时适当垫高枕头有助于减轻鼻塞,若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或伴随发热、听力下降需及时就医评估手术指征。
儿童腺样体肥大面容通常由腺样体长期增生导致鼻腔通气受阻,表现为上唇短厚外翻、牙列不齐、硬腭高拱等特征。腺样体肥大多与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体质、遗传因素、胃食管反流、环境刺激等因素有关。
1、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频繁发生感冒或扁桃体炎时,腺样体会因炎症刺激出现病理性增生。家长需注意减少孩子与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接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感季节可接种疫苗预防。若已出现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评估腺样体大小。
2、过敏体质过敏性鼻炎或哮喘患儿因长期鼻黏膜水肿,可能继发腺样体肥大。家长需定期清洗床品减少尘螨,避免接触花粉等过敏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糖浆或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抗过敏药物,控制鼻部症状有助于缓解腺样体充血。
3、遗传因素家族中存在过敏性疾病或腺样体肥大病史的儿童,发病概率相对较高。此类患儿家长应更注重观察其睡眠呼吸状态,婴儿期可尝试侧卧睡姿改善通气,幼儿期需限制奶瓶使用时长以防颌面发育异常。
4、胃食管反流胃酸反复刺激鼻咽部黏膜可能导致腺样体淋巴组织增生。家长应避免让孩子睡前两小时内进食,抬高床头15度,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等抑酸药物。伴随反流性咽喉炎时可能出现声音嘶哑、清嗓等症状。
5、环境刺激长期接触二手烟、雾霾或干燥空气会加重腺样体炎症反应。建议使用空气净化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左右,冬季外出可佩戴防护口罩。若合并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出现听力下降、耳闷等症状,需耳鼻喉科专科检查。
对于已形成腺样体面容的儿童,除规范治疗外,家长应鼓励其进行吹气球、咀嚼硬质食物等面部肌肉训练,矫正口呼吸习惯。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南瓜等食物,促进呼吸道黏膜修复。重度肥大影响睡眠血氧饱和度时,需考虑腺样体切除术,术后配合正畸治疗改善颌骨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