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胰腺一般优先选择CT,但B超也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具体选择需结合病情、检查目的及医生建议。
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胰腺形态、密度及周围结构,对胰腺炎、胰腺肿瘤等病变的诊断准确性较高。CT扫描可发现胰腺微小钙化、坏死灶及周围脂肪间隙改变,增强扫描还能评估血流灌注情况。对于疑似胰腺癌患者,CT可判断肿瘤分期及血管侵犯程度。检查过程需注射造影剂,存在过敏风险,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
B超检查无辐射且操作简便,适合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初步筛查。B超可观察胰腺大小、轮廓及主胰管扩张情况,对胰腺囊肿检出率较高。但受肠道气体干扰较大,肥胖患者成像质量可能受限。B超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评估中具有优势,可通过回声变化判断水肿程度。
建议根据临床症状选择检查方式,急性腹痛可先做B超排查胆源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病变或肿瘤筛查推荐CT检查。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上,穿着宽松衣物。若检查结果异常,需进一步进行磁共振或超声内镜检查。
急性胰腺炎与消化性溃疡穿孔可通过疼痛特征、伴随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指标及病史特点进行区分。两者均属于急腹症,但病因、病理机制及治疗方案存在显著差异。
1、疼痛特征急性胰腺炎多表现为持续性上腹或左上腹剧痛,常向腰背部放射,呈束带状,前倾坐位可缓解。消化性溃疡穿孔则为突发刀割样全腹痛,始于上腹迅速蔓延至右下腹或全腹,腹肌强直呈板状腹。疼痛性质与体位关系不明显。
2、伴随症状急性胰腺炎常伴恶心呕吐、发热及腹胀,呕吐后腹痛不缓解。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多器官衰竭。消化性溃疡穿孔早期呕吐较少,后期因腹膜刺激可出现反射性呕吐,多数患者有溃疡病史或近期症状加重。
3、影像学检查增强CT是急性胰腺炎确诊首选,可见胰腺肿大、胰周渗出及坏死灶。消化性溃疡穿孔立位腹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CT可明确穿孔位置及腹腔积液范围。超声检查对胰腺炎诊断敏感性较低,但可辅助评估胆源性病因。
4、实验室指标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超过3倍正常值,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消化性溃疡穿孔淀粉酶轻度升高,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严重者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5、病史特点急性胰腺炎多有胆石症、酗酒或高脂血症病史。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通常有长期规律性上腹痛史,近期可能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两者均可因暴饮暴食诱发,但病理基础不同。
出现剧烈腹痛时应立即禁食禁水,避免按压腹部。急性胰腺炎需早期液体复苏及抑制胰酶分泌,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乌司他丁注射液等。消化性溃疡穿孔需紧急手术修补,术后规范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恢复期均需低脂流质饮食,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戒酒并避免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评估病情进展,慢性胰腺炎或溃疡病患者需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