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通常是指肝昏迷。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肝昏迷是其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形式。
肝性脑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微型与显性型,轻微型可能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或计算能力下降,显性型则会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肝病导致肝脏解毒功能下降,血氨等毒性物质通过血脑屏障影响脑功能,诱发神经精神症状。早期识别轻微型肝性脑病对预防进展为肝昏迷至关重要,可通过数字连接试验等简易神经心理学测试筛查。
当肝性脑病进展至肝昏迷阶段,患者会出现意识完全丧失、对刺激无反应等严重症状。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或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常由消化道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因素诱发。肝昏迷属于医疗急症,需立即进行降血氨治疗、维持生命体征,必要时考虑肝移植。
肝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限制高蛋白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氨的吸收。出现记忆力减退、行为异常等早期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肝昏迷。家属需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管理,严格遵医嘱用药,警惕任何意识状态变化。
肝性脑病患者可以适量吃香蕉、苹果、梨、猕猴桃、葡萄等水果,但需避免高氨水果如榴莲。肝性脑病是因肝功能严重受损导致血氨升高引发的脑功能障碍,饮食需严格限制蛋白质和氨的摄入。
一、食物1、香蕉香蕉富含钾离子和可溶性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并促进肠道蠕动。肝性脑病患者常因利尿剂使用导致低钾血症,适量摄入香蕉可帮助补钾。但需注意香蕉含糖量较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控制摄入量。
2、苹果苹果含有果胶和多种维生素,能帮助吸附肠道内毒素并促进排泄。苹果皮中的槲皮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建议洗净后连皮食用。肝性脑病患者每日可食用半个至一个中等大小苹果。
3、梨梨的水分含量超过80%,能补充体液并稀释血氨浓度。梨中的山梨醇成分有轻度导泻作用,可减少氨的吸收。建议选择雪梨等低糖品种,避免摄入过多果糖加重肝脏负担。
4、猕猴桃猕猴桃的维生素C含量是橙子的3倍,能增强肝脏解毒功能。其含有的蛋白酶可帮助分解蛋白质,减少肠道产氨。每日建议食用1-2个,避免空腹食用刺激胃肠黏膜。
5、葡萄葡萄皮和籽中的白藜芦醇具有护肝作用,紫葡萄优于绿葡萄。但需注意葡萄含糖量较高,且可能残留农药,应充分清洗后去皮食用。肝性脑病稳定期每日可食用10-15粒。
二、药物1、乳果糖口服溶液用于降低血氨水平,通过酸化肠道环境减少氨的吸收。需根据排便情况调整剂量,保持每日2-3次软便为宜。常见不良反应为腹胀和电解质紊乱。
2、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可促进尿素循环加速氨代谢,适用于急慢性肝性脑病。用药期间需监测血氨和肝功能指标。对氨基酸代谢障碍患者禁用。
3、利福昔明片肠道不吸收抗生素,能抑制产氨菌群繁殖。通常与乳果糖联用增强降氨效果。长期使用需警惕肠道菌群失调。
4、精氨酸谷氨酸注射液静脉用药用于急性肝性脑病危象,通过促进谷氨酰胺合成降低血氨。需在监护下缓慢滴注,防止酸碱平衡紊乱。
5、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竞争性抑制产氨菌生长。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活菌失活。保存时需注意冷藏。
肝性脑病患者每日水果摄入总量应控制在200-300克,分次食用避免血糖波动。所有水果需去皮去籽并充分咀嚼,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者应榨汁过滤后饮用。饮食需配合优质低蛋白原则,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按0.5-0.8克/公斤体重计算,以植物蛋白为主。定期监测血氨、肝功能及神经系统症状变化,出现嗜睡或定向障碍需立即就医。保持每日排便2-3次,避免便秘导致氨吸收增加。家属应学习肝性脑病早期表现如性格改变、扑翼样震颤等,做好饮食记录和症状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