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患者通常在3期开始出现水肿,随着病情进展至4-5期水肿可能加重。水肿是肾功能减退导致水钠潴留的常见表现,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蛋白尿等因素相关。
慢性肾病3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降至30-59毫升/分钟时,肾脏排泄水分和钠离子的能力明显下降,可能出现轻度下肢水肿,晨起时眼睑浮肿较常见。此时水肿多与活动量、盐分摄入量相关,休息或限制钠盐后可缓解。部分患者因尿蛋白丢失导致血浆白蛋白降低,进一步加重组织间隙液体渗出。
进入肾病4-5期后,肾小球滤过率低于30毫升/分钟,水肿可能发展为持续性全身性水肿,包括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腹水、胸腔积液等。严重水钠潴留可能伴随高血压、呼吸困难等并发症。终末期肾病患者由于尿量显著减少甚至无尿,水肿往往难以通过常规利尿措施缓解,需依赖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超滤脱水。
肾病患者出现水肿应及时就医评估肾功能,完善尿常规、血生化、肾脏超声等检查。日常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控制在3克以内,记录24小时尿量及体重变化。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遵医嘱规范治疗原发病,必要时由肾内科医生制定透析方案。
肾病患者是否能吃海鲜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肾功能状态决定,多数情况下需严格控制摄入量,少数肾功能稳定者可少量食用低嘌呤海鲜。
肾病患者若处于肾功能代偿期或病情稳定期,经医生评估后可选择嘌呤含量较低的海鲜如海参、海蜇皮等,每周摄入量不超过100克。这类海鲜蛋白质含量适中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保护作用。但需注意采用清蒸、水煮等低盐烹调方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同时要监测血尿酸、血磷等指标,防止高尿酸血症或高磷血症的发生。
对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或合并高尿酸血症的肾病患者,应禁止食用带鱼、沙丁鱼、牡蛎等高嘌呤海鲜。这类海鲜可能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其高蛋白特性会加重氮质血症,高磷含量易导致肾性骨病。部分海产品中的重金属蓄积风险也可能加重肾脏代谢负担。透析患者尤其需要避免海鲜制品,防止钾、磷等电解质紊乱。
肾病患者日常应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严格控制每日蛋白质总量在0.6-0.8克/公斤体重。若食用海鲜后出现水肿、关节疼痛或尿液泡沫增多,需立即停止摄入并就医检查。建议通过定期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必要时配合复方α-酮酸片、碳酸镧咀嚼片等药物进行营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