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病人血压低可通过调整干体重、控制超滤量、补充营养、药物治疗、改变透析模式等方式改善。透析中低血压通常与血容量不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脏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1、调整干体重干体重评估不准确可能导致透析过程中血压下降。医护人员需根据病人水肿程度、胸部X线检查结果等重新评估干体重,避免过度脱水。每次透析前后应监测体重变化,建议使用生物电阻抗分析等设备辅助判断。干体重调整后需观察病人有无乏力、肌肉痉挛等低血容量表现。
2、控制超滤量超滤速率过快是诱发低血压的常见原因。建议将每小时超滤量控制在体重0.5%以下,对于心血管功能不稳定者需进一步降低至0.3%。采用钠梯度透析或低温透析可减少血浆再充盈不足的风险。透析过程中需持续监测血压,出现头晕、冷汗等症状时应立即暂停超滤。
3、补充营养低蛋白血症会加重透析中低血压。病人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克优质蛋白摄入,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生物价高的食物。严重营养不良者可短期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合并贫血时需补充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维持血红蛋白100-110克每升。
4、药物治疗米多君片可通过收缩血管提升血压,适用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者。盐酸米多君片需在透析前1小时服用,注意监测卧位和立位血压变化。对于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考虑使用左西孟旦注射液改善心肌收缩力。所有药物均需在肾内科医师指导下调整剂量。
5、改变透析模式传统血液透析易引发血压波动,可改为每日短时透析或夜间长时透析。血液滤过能更稳定地清除溶质,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对于顽固性低血压患者,腹膜透析可能是更安全的选择。透析液温度降低至35-36摄氏度有助于维持血管张力。
透析病人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透析前剧烈运动。饮食上注意分次适量饮水,限制单次饮水量不超过200毫升。透析当日避免空腹,可携带糖果预防低血糖。家属应学会测量血压的方法,记录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情况。若出现持续头晕、视物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联系透析中心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