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减肥运动

发布于 2011-09-23 13:33

  对于女性来说,腰部是最重要的部位,天天想着该如何去除腹部的赘肉,看着日渐隆起的小肚子,爱美的MM们肯定会很着急和焦虑,都叫着嚷着,到底怎样才能让自己有个平坦的小肚子呢?你要注意生活上的一些小细节,饮食减肥再加腹部运动瘦身,小肚子一定会日益消退。

腹部运动

  1、每天至少吃3个水果和3两蔬菜

  减小腹离不开全身减肥,因此控制摄取的总热量相当必要。多吃水果和蔬菜不仅容易产生饱腹感,还能帮助你减少吃甜品的强烈欲望。此外,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能有效治疗便秘,而便秘是你小腹鼓胀的元凶之一。

  2、每天九杯水,少喝碳酸饮料

  早上吃早餐之前喝杯白水、淡蜂蜜水或者添加了纤维素的水,能够加速肠胃的蠕动,把前一夜体内的垃圾、代谢物排出体外,减少小肚腩出现的机会。此外,尽量少喝碳酸饮料和那些含糖量高的饮料,它们会让你的肚子鼓得像个气球。

  3、远离酒类

  无论是啤酒、鸡尾酒、白酒,还是其他形式的酒精饮料,都可能是造成你腹部赘肉的主凶。酒虽然不含脂肪,但卡路里含量却很高,仅一杯200ml左右的酒精饮料,热量便可达到100千卡。酒还会提高你身体的皮质醇水平,这种强力的荷尔蒙恰恰是小腹储存脂肪的帮凶。

  4、仰卧起坐

  如果想达到减去腹部赘肉的目的,就要控制住节奏,避免一开始就做很多次数的仰卧起坐,导致肌肉酸疼。最初可以尝试一分钟做5次,此后慢慢增加,直至达到每分钟30次左右即可。要注意控制发力的部位是腰部,而不是腿部,或者手臂。

  5、挺腰直身端坐

  减肥有时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困难。有些人只要纠正坐姿,收腹挺胸,便能减去一些聚积于腹部的脂肪。随时提醒自己挺胸、缩腹、直腰、坐如悬钟,哪怕是不能始终保持,想起来就做,都有可能从肚子上减去2斤或更多累赘的脂肪。

  6、做一个爱干净的女人

  自己的衣服自己洗,不要扔进洗衣机,然后就躺在沙发上看电视。饭后清理厨房,拖拖地板。抹抹桌子和其他家具,让自己成为勤劳而又干净的女人。这些日常家务活避免了你饭后立刻躺着或坐着,阻止脂肪囤积在小肚腩,同时还能消耗不少卡路里呢。

  7、呼拉圈转起来

  看电视顺便摇一摇呼拉圈:摇呼啦圈每公斤每小时可消耗约5大卡热量,以45公斤的体重为例,一小时大约可消耗45(公斤)x5大卡=225卡的热量,而且假以时日就会变成纤腰款款的美人。

  只要按照上面的7种方法,腹部上的赘肉想有都难,那么还等什么呢,赶快行动起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抱着一颗必须消灭腹部赘肉的心情,坚持下去,不久你就有拥有小蛮腰。

上一篇 : 腹式呼吸法

下一篇 : 水中慢跑 减肥新招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腺性膀胱炎吃什么中药

回答:腺性膀胱炎是一种慢性膀胱炎症,患者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在中医治疗方面,针对湿热下注、气滞血瘀等病理因素,选择合适的中成药能起到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效果。常用的中药包括...

Q
补牙边缘是黑色的

回答:补牙边缘发黑可能是许多人在口腔健康中遇到的一个小麻烦。这种现象可能由牙齿龋坏、充填材料脱落或其他因素引起。如果发现补牙边缘发黑,建议尽快去看牙医,以便明确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1...

Q
阴囊长疙瘩是什么原因

回答:阴囊长疙瘩可能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常见的包括毛囊炎、皮脂腺囊肿、附睾炎、精索静脉曲张以及阴囊湿疹。这些情况可能导致生殖器部位出现异常肿块,症状和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为了确保正确的诊断和...

Q
3周岁小孩子最近眼睛里老是有水

回答:孩子眼睛老是有水,家长们可能会很担心,这种情况常见于泪道异常、炎症反应或者外部刺激。为了帮助宝宝尽快缓解症状,建议家长留意孩子的眼部表现,必要时尽早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找到具体原...

Q
妊娠糖尿病,生完孩子多长时间血糖恢复正常

回答:妊娠糖尿病在生完孩子后,血糖恢复正常的时间因人而异。对于轻度妊娠糖尿病患者来说,通常在产后1到2个月内血糖会逐渐恢复正常。由于此时体内的激素水平下降,胎儿已经出生,血糖水平自然会有...

Q
自闭症孩子潜水训练

回答:自闭症孩子进行潜水训练是一个有趣且具有潜力的疗法,能够帮助缓解一些自闭症症状。为了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家长需要注意选择适宜的环境、正确引导孩子、进行注意力和语言训练等方面。通...

Q
神经性呕吐中药治疗方法

回答:神经性呕吐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障碍,常常与情绪波动、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中医治疗方法在缓解神经性呕吐方面显示出一定的效果,主要包括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安神定志丸、健脾丸以及...

Q
男性感染梅毒概率大吗

回答:男性感染梅毒的概率确实较高。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特别是在不洁的性生活中,梅毒的传播风险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