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静脉炎怎么诊断

发布于 2016/10/12 14:51

血栓性静脉炎是以静脉壁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和管腔内血栓形成为特征的静脉疾病。血流缓慢和涡流形成、血液凝固性增高及血管内膜损伤是其主要病因。临床上分为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类。需与静脉水肿,淋巴水肿相鉴别。使血栓和炎症局限化;消除肿胀,尽可能恢复静脉功能;预防发展成致死性肺栓塞是治疗本病的主要目的。

血栓性浅静脉炎诊断标准:

1.浅层的静脉呈炎症表现,表面红、肿、热、痛,可触及索状物。发生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病名。

2.此起彼伏,反复发作,不用特殊治疗,即可自行消退,但常反复。

3.全身反应轻,少数患者仅有低热,白细胞稍有增高。

4.排除结节性红斑,硬红斑,硬结节,结核疹,淋巴管炎等。

5.经病理切片检查证实。

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

(一)急性期

1.临床上发病突然,患肢肿胀、疼痛、皮肤颜色呈暗红色,肢体皮温升高。

2.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患肢肿胀、浅静脉扩张、股三角区压痛)应该与盆腔肿瘤、急性弥散性淋巴管炎以及急性动脉栓塞相鉴别。

3.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小腿深部酸胀痛、局部压痛及Homan's及Neuhof氏症阳性)应与小腿肌炎、小腿纤维组织炎、小腿肌劳损及窝囊肿,以及小腿深部组织肿瘤相鉴别。

(二)慢性期

即为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因静脉血回流障碍,故下肢肿胀为凹陷性肿胀,站立、久坐、远行后明显,休息或平卧后减轻,晨轻暮重,长时间后,肢体呈郁滞性皮炎,甚则皮肤色素沉着、浅静脉怒张、浅表性溃疡,进一步演变为“老烂腿”、“裙边疮”,长期不愈。即使创口愈合,但很快又复发。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