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肌病的病理生理检查

发布于 2012/07/05 10:38

缺血性心肌病的病理生理检查在于发现机体的一些改变,主要为3个方面。

1.血液动力学变化

冠脉循环动力学冠脉痉挛,特别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痉挛,是缺血心肌病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冠脉痉挛与交感神经关系密切,情绪激动、寒冷等都会使交感神经张力升高。冠脉血流的储备能力不足,也是导致缺血的原因之一。

负性肌力作用当患者发作心绞痛时,早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脏收缩力减弱,可能与高能磷酸化合物排空、酸中毒、细胞外K+浓度升高和乳酸积聚有关。晚期则与心腔扩大和心肌纤维化有关。

舒张期顺应性下降心绞痛发作时,左室舒张期顺应性降低,服用心痛定或心得安可使顺应性有所恢复。舒张期顺应性下降时,左室舒张压增高,心肌灌注压差缩小,导致心内膜缺血加重。

2.心肌缺血时的代谢变化

心肌缺血时,丙酮酸和乳酸不能被氧化,游离脂肪酸的消耗增加40%,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加,促使甘油三酯水解并生成游离脂肪酸,从而加重心肌缺血,减弱心肌收缩力,扩大心梗面积,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另外,血中乳酸浓度增高,也可加重对心肌的损害。

3.心肌缺血时儿茶酚胺和钙的变化

心肌缺血使肌膜对钙的通透性增加,如在缺血心脏上进行有钙液灌注心肌,使心肌损害加重,称为钙反常现象。心肌缺血时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可加重心肌损害。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