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检查缺血性心肌病

发布于 2012/07/05 10:46

缺血性心肌病在中医学中属“胸痹”、“心悸”、“怔忡”、“水肿”等病证范畴,检查主要以证候分析为依据。

气虚弱证

心悸善惊,少寐多梦;气虚则气短乏力,动则症状加重,患者常自汗、容易感冒。

气阴两虚证

心血运行不畅,心脉失养致心悸;虚不耐劳,活动后加剧;气虚导致气急、乏力;阴虚阳亢可见头晕;阴虚生内热,可见颧红盗汗,心烦失眠

心血瘀阻证

络脉不通,可见胸部刺痛;血脉凝滞导致痛处固定不移;入夜后疼痛加剧;瘀血阻塞,气血不畅,心失所养,故胸闷心悸气短。

痰浊痹阻证

痰浊上扰清窍则心悸眩晕;脾气不足,运化无力则纳呆;脾阳不足,失于温养则形寒肢冷;脾阳不足,水湿内停,溢于肌肤,故见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渴不欲引;痰浊中阻,胃气上逆,可见泛恶欲吐。

阳气虚脱证

胸阳不运,气机痹阻,可见重度气急,不能平卧,烦躁不安;阳虚阴盛,不能温煦,可见四肢厥冷,大汗淋漓;气不化水,故见尿少水肿。

肾阳虚

肾不纳气,故见心悸气喘,动则尤甚;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则尿量减少,或因下元不固而多尿,可有浮肿多尿并见;肾阳亏虚,不能温养,可见畏寒肢冷;肾阳盛衰,不能温养腰府及骨骼,可见腰膝酸软;阳气不能温煦上荣,故见面色苍白。

脾阳虚

阴寒内生,故见气短乏力,身寒肢冷;脾胃运化失健,故见腹胀纳呆,不思饮食;脾阳不足,运化无权,水湿内停,不能化气利水,溢于肌肤则水肿尿少。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