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斜视的中成药有哪些

发布于 2017/05/19 17:17

想要预防我们的眼睛不患上眼科疾病,平时应该多吃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每天维生素的摄入量,临床上把由于眼球位置,或运动异常所引起的双眼视轴分离称为斜视,其是较常见的一类眼科疾病,那么,治斜视的中成药有哪些?

中医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目偏视,在中医古籍文献中,未查阅到有关记载。现代用针灸治疗斜视的早期临床文章,见于1958年。但到60年代末,资料仍不多,且以治麻痹性斜视为主。自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病的治疗得到了针灸界的关注。尤其是共同性斜视,在幼儿中发病率较高,而现代医学又缺乏有效的措施,故成为针治重点。治疗方法上,以针灸为主。近年用梅花针按辨证分型叩刺治疗,取得较好的经验。此外,用电针、头针、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磁电疗法以及传统的隔核桃壳灸等,都有一定疗效。

针灸对麻痹性斜视和共同性斜视都有效果,其有效率均在80%~90%左右。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正光1、正光2、风池。

配穴:据辨证分型取穴。

肝血不足型:眼斜,发病与高热抽搐有关,目干畏光、急躁头痛、口苦多梦,脉细稍弦或小数,苔薄白。

肝俞、胆俞、内关、百会。

气虚弱型:眼斜,视物不清,面色(白光)白,神倦纳少,头晕体瘦,时有便溏,脉细弱或缓,苔薄白。

脾俞、胃俞、中脘、百会、内关、足三里。

肾虚型:眼斜,多自幼发病,屈光度较薄,视力较差,头晕发枯,面色欠华,常有遗尿,苔薄或净,舌质淡或尖红。

肾俞、肝俞、胆俞、大椎、腰椎两侧、内关。

调理巩固:眼位已正或基本恢复,视力未达到正常:

胸椎8~12,腰椎两侧,百会、大椎、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中脘。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配穴据证型酌加。在具体选穴时,则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有屈光不正者,先增进视力,配穴之内关必加;第二阶段是在上述基础上纠正斜视,则百会或肝俞、胆俞每次必加;第三阶段为巩固阶段,则均酌取最后一组配穴。

采用普通皮肤针或电梅花针叩刺。如为电梅花针,则将特制的电梅针针具接通晶体管治疗仪,用直流电,电压9伏,电流以强度小于5毫安,以病人耐受为度。然后在每一穴区之0.5~1.5厘米直径内作均匀叩打,计20~50下。胸腰椎两侧,由上至下各叩打3行。第1行距脊椎1厘米,第2行距脊椎2厘米,第3行距脊椎3~4厘米。如用普通皮肤针,叩打方式同上,力求用腕力弹刺,力量以中等强度为宜,至局部出现明显潮红为度。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停针半月后,继续下一疗程。患者在治疗期间坚持自我按摩两侧之正光1和正光2,每次50~100周,每日早晚2次。

可以具体提问患者的年龄大小、精确的发病时间、导致斜视的原因以及斜视目前发展到哪一步,患者之前是否做过一些治疗、家族中有没有亲人也有斜视的情况等。我们要留意患者眼位偏斜的方向和角度,睑裂的大小是不是一致的,颜面左右是不是呈现对称状态的。有无代偿性头位。仔细检查患者的远、近视力及矫正视力。对于一些近视度数比较深和散光者以及青少年患者,应该在扩瞳后进行屈光检查。检查患者的眼球运动的方向。

核心提示:儿童是最容易出现斜视的人群,孩子在用眼的时候,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就会导致眼睛斜视,弱视,近视等,影响孩子的视力甚至人生。因此如果要留心孩子出现的症状,如果发现有斜视的症状,需要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尽早进行矫正。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