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是怎么回事儿
发布于 2025/07/03 15:04
发布于 2025/07/03 15:04
肾小球肾炎可能由链球菌感染、自身免疫异常、遗传因素、代谢性疾病、药物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免疫调节、降压治疗、饮食控制、透析治疗等方式干预。
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免疫反应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诱因。患者可能出现血尿、蛋白尿及眼睑浮肿,严重时伴随高血压。治疗需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清除感染源,配合利尿剂减轻水肿,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的膜性肾病等类型,通常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有关,需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定期监测肾功能变化。
Alport综合征等遗传性肾炎多伴随听力异常和眼部病变。早期表现为镜下血尿,随年龄增长逐渐出现肾功能减退。目前以控制血压和减少蛋白尿为主,终末期需考虑肾移植。
糖尿病肾病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重要类型,长期高血糖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典型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后期出现水肿和肌酐升高。需严格控糖并使用ACEI类药物延缓进展。
非甾体抗炎药或造影剂等可能直接损伤肾小球,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少尿和血肌酐升高。应立即停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进行短期血液净化治疗,同时补充足够液体维持肾脏灌注。
肾小球肾炎患者需长期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选择鱼肉蛋奶等生物价高的蛋白质。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出现尿量明显减少或水肿加重时须及时就诊,晚期患者应提前规划肾脏替代治疗方案。
上一篇 : 肾小球肾炎一定有尿蛋白吗
下一篇 : 肾素醛固酮高的原因及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