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7/05 15:20
发布于 2025/07/05 15:20
产后出血可能由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内翻等原因引起。产后出血是分娩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的严重并发症,需及时干预。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所有产后出血病例的70%。分娩后子宫肌层收缩不足会导致胎盘剥离面血管无法有效闭合,引起持续性出血。多胎妊娠、羊水过多、产程延长等因素可能增加子宫收缩乏力的风险。临床表现为宫底升高、子宫质地柔软、阴道流血量多且呈暗红色。可通过按摩子宫、使用缩宫素类药物促进宫缩。
胎盘滞留、胎盘植入或胎盘部分残留均可导致产后出血。胎盘滞留指胎儿娩出后30分钟胎盘仍未排出;胎盘植入则是胎盘绒毛异常侵入子宫肌层。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子宫正常收缩,导致出血量增加。临床表现为胎盘娩出延迟、阴道流血伴随血块、子宫收缩不良。需及时行胎盘人工剥离术或手术治疗。
分娩过程中可能发生宫颈、阴道或会阴部裂伤,特别是急产、巨大儿或手术助产时更易出现。损伤可涉及深层血管,导致活跃性出血。临床表现为胎儿娩出后立即出现鲜红色血液流出,与宫缩无关。需仔细检查明确损伤部位,及时缝合止血处理。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情况可能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凝血因子大量消耗。患者本身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也会增加出血风险。临床表现为广泛渗血、注射部位出血、血尿等。需及时补充凝血因子、输注血小板等血液制品。
子宫内翻是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多因不当牵拉脐带或宫底加压导致子宫体向宫腔内翻出。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休克、子宫触诊不清。这种情况会完全破坏子宫收缩功能,导致大出血。需立即手法复位或手术处理,严重者需行子宫切除术。
产后出血的预防应从产前开始,定期产检可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分娩过程中应规范使用宫缩剂,避免产道损伤。产后2小时内需密切观察出血量、子宫收缩及生命体征。建议产妇保持充足休息,适当补充含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促进血红蛋白恢复。出现头晕、心慌等贫血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补血药物。产后6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了解恢复情况。
上一篇 :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
下一篇 : 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