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发布于 2025/11/11 18:46
发布于 2025/11/11 18:46
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主要有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抗胆碱能药物、胃泌素受体拮抗剂、选择性抗毒蕈碱药物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减少胃酸分泌,适用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
质子泵抑制剂通过不可逆阻断胃壁细胞氢钾ATP酶,强效抑制基础及刺激后胃酸分泌。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肠溶片、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适用于胃食管反流病、卓-艾综合征等酸相关疾病。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头痛、腹泻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需警惕低镁血症风险。
H2受体拮抗剂选择性阻断组胺对壁细胞H2受体的作用,抑制夜间胃酸分泌效果显著。代表药物有法莫替丁片、雷尼替丁胶囊、西咪替丁片等,常用于消化性溃疡维持治疗。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偶见转氨酶升高及精神紊乱等副作用。
抗胆碱能药物通过阻断M1受体抑制乙酰胆碱介导的胃酸分泌,如哌仑西平片可减少胃蛋白酶原分泌。这类药物因口干、视力模糊等副作用明显,现已较少作为一线用药,多用于辅助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胃泌素受体拮抗剂如丙谷胺片可竞争性阻断胃泌素受体,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适用于胃溃疡及慢性胃炎治疗,与质子泵抑制剂联用可增强抑酸效果。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选择性抗毒蕈碱药物如替仑西平片对M1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能抑制胃酸分泌且外周副作用较少。临床用于应激性溃疡预防,可能引起轻度心率加快,青光眼患者慎用。
使用抑酸药物期间应避免饮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规律进食易消化饮食。长期服药者需定期复查胃镜,警惕胃息肉等黏膜病变。出现持续腹痛、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减少骨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