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癌早期症状是什么?绒毛膜癌与侵蚀性葡萄胎的主要区别
发布于 2022/09/21 10:52
发布于 2022/09/21 10:52
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其发病情况大约为0.0001%~0.36%,少数可发生于异位妊娠后,多为生育年龄妇女。偶尔发生于未婚妇女的卵巢称为原发性绒毛膜癌,在50年代,死亡率很高,近年来应用化学药物治疗,使绒癌的预后有了显著的改观。绒癌多发生在子宫,但也有子宫内未发现原发病灶而只有转移灶出现,子宫绒癌可形成单个或多个宫壁肿瘤,呈深红,紫或棕褐色,直径2~10cm,为出血坏死组织,肿瘤可突入宫腔,入侵宫壁或突出于浆膜层,质脆,极易出血,宫旁静脉中往往发现癌栓,卵巢可形成多囊性黄素囊肿。
绒毛膜癌是一种恶性的肿瘤,病发时会出现下面一些常见的症状:
1、女性患者一般有葡萄胎、流产,导致阴道出现不同程度的持续不规则出血,一般在前次妊娠后至发病,女性患者在正常月经后再闭经,然后会再度发生阴道出血,以经常、反复出血为多见。到了晚期,阴道会出现大量出血,由于出血过多,会导致贫血、失血性休克等症状出现。。
2、体征:阴道会出现酱色而特臭的分泌物、在检查时发现子宫异常增大且柔软宫旁两侧子宫动脉有明显搏。
3、转移症状:已转移肺部、肝脾、脑部等部位,引起肺部不适,出现咯血、胸痛、憋气等常见症状;转移到脑部,导致头痛,抽搐,昏迷、偏瘫等严重危害;受累于肝脾,出现上腹闷胀、脾肿大等症状。
4、血或尿内HCG测定:滴定度升高或者血,尿内HCG阴性后又出现阳性者。
5、X线肺片:可见肺部有球样阴影,分布于两侧肺野,有时仅为单个转移病灶,或几个结节融合成棉球,团块状病变。
6、病理诊断:子宫肌层内或其他切除的脏器中,可见大片坏死组织和凝血块,在其周围可见大量长单活跃的滋养细胞,不存在绒毛结构。
绝大多数绒癌与妊娠有关,分别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正常分娩之后,也有报道认为可以直接由孕卵发生,甚至极个别来自畸胎瘤内所含卵子的滋养叶成分,发生于输卵管妊娠或腹腔妊娠者极少见。
绒癌多发生在子宫,但也有子宫内未发现原发病灶而只有转移灶出现,子宫绒癌可形成单个或多个宫壁肿瘤,呈深红,紫或棕褐色,直径2~10cm,为出血坏死组织,肿瘤可突入宫腔,入侵宫壁或突出于浆膜层,质脆,极易出血,宫旁静脉中往往发现癌栓,卵巢可形成多囊性黄素囊肿。
组织学上绒癌与一般癌肿有很大区别,绒癌没有一般所固有的结缔组织性间质细胞,只有滋养细胞,血块及凝固性坏死组织物构成的坏死灶,也没有固有的血管,癌细胞直接与宿主血液接触取得营养,在癌灶中心部,往往找不到癌细胞,越是靠近边缘部,肿瘤细胞越明显,但见不到绒毛结构,只能见到成团的滋养细胞。
主要原因:
1、妊娠:绒毛膜癌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一般在女性经过足月分娩、葡萄胎、流产以后发生,绒毛膜癌能够直接从孕卵产生,随后病发。
2、病毒细菌的感染,部分专家认为与病毒的感染有关,尚未得到进一步的证明。
3、与多次分娩、近亲结婚有关,病发率会比平常患者高出很多。
1、广泛开展优生优育,计划生育知识普及,做好避孕工作,减少妊娠机会,文明性生活,防止性病传播,人流术后组织送病理。
2、绒癌近期治愈后巩固化疗1~3个疗程,以后每周测定血β-HCG一次,正常者3个月后再巩固化疗一次,以后每半年化疗一次,2年不复发者不再化疗。
3、绒癌治愈后对要求生育期的妇女严格避孕2年,为防止β-HCG值受避孕因素影响,最好采取男用避孕套和女用阴道隔膜双生避孕法。
4、良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恶变机会,据目前文献报道约为10%~20%,故随诊工作持续至少2年,有条件者应长期随诊。
1、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为绒毛膜癌首要治疗方法,可以口服、静脉给药以及动脉灌注药物,尤其是晚期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使用联合药物治疗。
2、放射治疗
主要起辅助作用,适用于手术有困难或经多个疗程化疗消退不明显者,对于有脑转移的患者可以进行全脑照射。
3、手术治疗
在使用化疗无效的患者、对于生育无要求的患者、出现子宫穿孔、肝内转移灶出血等危机情况的患者,可以使用手术治疗。
4、转移的治疗
脑转移患者需要全身化疗,同时注意预防各种病发症;及时控制外阴出血,可以使用纱布条压迫止血。
1、饮食要全面,品种丰富,如各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
2、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苹果、桔子、梨、油菜、荠菜、大白菜、胡萝卜等。
3、多吃有抗癌作用的食物,如蘑菇、黑木耳、大蒜、海藻及蜂王浆等食物。
4、多吃有抗癌作用的食物,如蘑菇、黑木耳、大蒜、海藻及蜂王浆等食物。
1、忌难消化的食品,禁烟、酒等辛辣刺激的食品。
2、少吃母鸡肉及油炸食品。
3、不食羊肉、虾、蟹、鳗鱼、咸鱼、黑鱼等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