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发布于 2025/03/16 12:14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诊断包括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护理措施需针对症状进行对症处理,同时注意预防脱水与感染传播。护理时应重点关注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感染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预防措施包括加强个人卫生与饮食管理。

1、腹泻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症状,护理时需密切观察排便次数、性状及量,及时补充水分与电解质,可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避免脱水。饮食上选择米汤、稀粥等清淡食物,避免高脂、高纤维食物加重肠道负担。

2、腹痛常伴随腹泻出现,护理时可采取热敷或轻柔按摩腹部缓解疼痛,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解痉药物如阿托品或山莨菪碱。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食品,以免加重腹痛。

3、发热是细菌性痢疾的常见症状,护理时需监测体温变化,采取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冰袋冷敷,必要时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

4、预防脱水是护理的重点,鼓励患者多饮水或口服补液盐,观察尿量及皮肤弹性,如出现口干、尿少等脱水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

5、预防感染传播至关重要,患者应单独使用餐具及卫生用品,便后彻底洗手,排泄物需消毒处理。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应严格洗手,必要时佩戴手套与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6、抗生素治疗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治疗方法,常用药物包括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以及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需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需针对症状进行对症处理,同时注重预防脱水与感染传播,通过饮食管理、药物治疗及个人卫生措施,可有效控制病情并促进康复。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注意休息与营养摄入,避免病情加重或复发。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痢疾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