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骨折怎么锻炼小腿肌肉

发布于 2025/05/16 14:58

脚骨折后锻炼小腿肌肉可通过被动活动、等长收缩、器械辅助、水中训练、渐进负重等方式进行。锻炼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骨折愈合阶段调整强度。

1、被动活动:

骨折初期患肢固定期间,可由他人帮助进行踝关节背屈跖屈被动活动。家属一手托住足跟,另一手握前足缓慢做上下摆动动作,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被动活动能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腱挛缩,促进静脉回流,但需避开骨折部位,动作轻柔无痛。

2、等长收缩:

石膏固定期间可进行腓肠肌静力性收缩训练。患者平卧,膝关节伸直,主动收缩小腿后侧肌肉群并保持5-8秒后放松,每组15-20次,每日3-4组。这种肌肉等长收缩不会引起骨折端移位,能有效延缓肌肉萎缩,维持肌纤维神经支配。

3、器械辅助:

拆除外固定后可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将弹力带套在前脚掌,双手握带两端缓慢做踝背屈动作,阻力从最低级别开始,每组12-15次,每日2组。随着肌力恢复可逐步增加弹力带强度,训练时需保持骨折部位稳定无疼痛。

4、水中训练:

骨折临床愈合后可在泳池进行水中行走训练。利用水的浮力减轻体重负荷,水深以不超过胸部为宜,进行踮脚尖行走、水中提踵等动作,每次15分钟,每周3次。水压能促进血液循环,水温可缓解锻炼后的肌肉酸痛。

5、渐进负重:

骨痂形成后可开始部分负重训练。使用双拐支撑,患肢逐渐增加承重比例,从10%体重开始每周增加5%-10%,配合提踵练习。完全负重后改为单腿提踵训练,扶墙保持平衡,每组8-10次,每日3组,注意出现疼痛立即停止。

康复期间需保证每日摄入1.2-1.5克/公斤体重的优质蛋白质,多食用鱼类、蛋类、豆制品促进骨骼修复。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每日晒太阳15-20分钟。睡眠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定期进行健侧肢体力量训练维持全身肌肉协调性。恢复期避免跳跃、奔跑等冲击性运动,所有训练均以无痛为原则,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骨折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