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严重吗怎么治疗
发布于 2025/05/26 13:30
发布于 2025/05/26 13:30
中耳炎可能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反应、气压损伤及免疫低下等因素引起,多数情况下通过药物治疗可缓解,严重时可导致听力下降或鼓膜穿孔。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止痛消炎、鼻腔减充血剂使用、鼓膜穿刺及手术干预。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中耳炎最常见的原因。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通过鼻咽部侵入中耳腔,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则可能导致分泌性中耳炎。感染时中耳黏膜充血肿胀,炎性渗出物积聚,表现为耳痛、耳闷及发热。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抗生素,或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
咽鼓管连通鼻咽与中耳,其功能障碍会使中耳压力失衡。儿童咽鼓管短平易反流,成人则可能因鼻炎、鼻窦炎或腺样体肥大导致堵塞。长期功能障碍可能发展为慢性中耳炎,伴随耳鸣和传导性耳聋。治疗需使用盐酸赛洛唑啉等减充血剂改善通气,严重者需手术切除腺样体或置管引流。
过敏性鼻炎患者鼻黏膜水肿可波及咽鼓管,诱发分泌性中耳炎。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炎性介质导致中耳积液,表现为耳内闷胀感及听力减退。需联合使用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和鼻用糖皮质激素,同时避免接触过敏原。
飞行或潜水时外界气压骤变,若咽鼓管未能及时调节,可能造成气压创伤性中耳炎。中耳内负压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血性渗出液和剧烈耳痛。急性期可通过咀嚼、捏鼻鼓气缓解,必要时行鼓膜切开术平衡压力。
糖尿病、HIV感染等免疫缺陷患者易发生真菌性或耐药菌中耳炎,病程迁延可能引发乳突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需强化抗感染治疗,如伏立康唑抗真菌,万古霉素对抗耐药菌,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预防中耳炎需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用力擤鼻及呛水游泳。发作期保持耳道干燥,用温热毛巾敷耳缓解疼痛。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锌含量高的牡蛎,促进黏膜修复。儿童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降低细菌性中耳炎风险。若耳痛持续48小时以上或出现高热、眩晕等症状,需立即耳鼻喉科就诊。
上一篇 : 中耳炎导致听不见声音会好吗怎么治疗
下一篇 : 中耳炎的积液会自己消失吗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