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5/27 07:40
发布于 2025/05/27 07:40
产后出血可能由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及子宫内翻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按摩子宫、药物治疗、手术止血、输血及介入治疗等方式处理。
产后子宫肌纤维无法有效收缩是出血最常见原因,多见于多胎妊娠、羊水过多或产程延长。临床表现为宫底升高、子宫质软,出血多为持续性暗红色。处理需立即按摩子宫促进收缩,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或前列腺素类药物。若效果不佳需考虑宫腔填塞或子宫动脉结扎。
胎盘滞留、胎盘植入或胎盘残留可导致产后出血,多与既往剖宫产史、宫腔操作史有关。典型症状为胎儿娩出30分钟后胎盘未剥离,伴阵发性阴道流血。处理需行人工剥离胎盘术,完全性胎盘植入需子宫切除术,部分残留可宫腔镜下清除。
急产、巨大儿或手术助产可能导致宫颈裂伤、阴道壁血肿或会阴严重撕裂。特征为胎儿娩出后立即出现鲜红色出血,与宫缩无关。需充分暴露伤口后分层缝合,深部血肿需切开引流,严重者需输血并预防感染。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或羊水栓塞可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表现为全身多部位出血、注射针眼渗血。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需快速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及血小板,同时治疗原发病。
罕见但危急的并发症,多因不当牵拉脐带或按压宫底导致子宫内陷,产妇突发剧烈腹痛伴休克。可见阴道口脱出暗红色肿物,腹部触诊不到宫底。需立即手法复位,失败时行经腹或经阴道手术复位,同时抗休克治疗。
产后出血预防需重视产前检查,贫血孕妇及时纠正血红蛋白水平,高危孕妇提前备血。分娩后2小时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宫缩及出血量,早期哺乳促进宫缩。恢复期增加高铁食物如猪肝、菠菜摄入,避免剧烈活动,42天内禁止性生活。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或恶露异常增多时需立即返院复查。
上一篇 : 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处理原则有哪些
下一篇 : 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及处理原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