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哪些危险因素引起的呢

发布于 2025/05/22 05:12

产后出血通常由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及分娩方式选择等因素引起,高危因素包括多胎妊娠、巨大儿、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既往产后出血史。

1、子宫收缩乏力:

产后子宫肌纤维无法有效收缩压迫血管,是产后出血最常见原因。多胎妊娠、羊水过多或产程延长会导致子宫肌纤维过度拉伸,削弱收缩能力。临床表现为宫底升高、子宫质地柔软,可通过按摩子宫或使用缩宫素改善。

2、胎盘因素:

胎盘滞留、胎盘植入或胎盘部分残留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血窦开放。前置胎盘患者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该部位肌纤维较少易发生收缩不良。胎盘娩出后需仔细检查完整性,必要时行清宫术。

3、软产道损伤:

急产、巨大儿或手术助产可能造成宫颈、阴道或会阴严重裂伤。会阴侧切术若损伤血管未及时缝合,可形成持续性出血。需在良好照明下逐层检查并缝合,深部裂伤可能需在手术室处理。

4、凝血功能障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或羊水栓塞会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消耗导致凝血块形成障碍,表现为针眼渗血、皮下瘀斑。需及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补充凝血因子。

5、分娩方式影响:

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延裂或缝合不当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阴道分娩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即达到诊断标准,而剖宫产出血量阈值提高至1000毫升。有多次剖宫产史者更易发生胎盘植入。

产后出血预防需从孕期开始,定期产检筛查高危因素,合理控制孕期体重避免巨大儿。分娩时注意产程管理,避免不必要的宫缩剂使用。产后两小时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出血量,早期识别可降低严重并发症风险。建议产妇分娩后及时排尿避免膀胱充盈影响子宫收缩,哺乳时分泌的催产素也有助于子宫复旧。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产后出血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