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内踝骨折的症状
发布于 2025/06/05 14:14
发布于 2025/06/05 14:14
脚内踝骨折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淤血、活动受限和畸形。症状严重程度与骨折类型和损伤机制相关。
骨折后立即出现尖锐刺痛,按压内踝尖端或踝关节活动时疼痛加剧。疼痛源于骨膜撕裂和软组织损伤,可能向足底或小腿放射。踝关节中立位时疼痛最轻,足部内外翻动作会显著加重症状。
损伤后2-3小时内出现进行性肿胀,24小时达到高峰。肿胀范围可扩展至足背和跟腱周围,皮肤发亮并伴有紧绷感。严重肿胀可能压迫神经血管,导致足部麻木或皮温降低。
骨折48小时后出现特征性淤青,初期为紫红色,逐渐变为青黄色。淤血沿重力方向扩散,可能蔓延至足底或足趾。出血量较大时会出现张力性水疱,增加感染风险。
患肢无法承重行走,踝关节主动背屈和跖屈活动度减少50%以上。尝试活动时可能闻及骨擦音,伴有异常关节松动感。患者常采用膝关节屈曲代偿步态。
严重移位骨折可见内踝轮廓异常隆起或凹陷,与健侧对比明显不对称。三踝骨折时可能出现足部外翻或内翻畸形,提示韧带复合体损伤。
建议伤后立即停止活动并抬高患肢,用冰袋间歇冷敷减轻肿胀。使用弹性绷带包扎时注意观察足趾血运,避免压迫过紧。转运时需用夹板临时固定踝关节于功能位。恢复期应保证每日摄入1200mg钙质和800IU维生素D,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促进康复。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进度,6-8周后逐步开始平衡训练和肌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