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主要症状是
发布于 2025/06/05 14:13
发布于 2025/06/05 14:13
骨折的主要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胀变形、功能障碍、异常活动及骨擦音。这些表现可能单独或同时出现,具体与骨折类型、部位及严重程度相关。
骨折后受损部位会出现持续性锐痛,活动或触碰时加剧。疼痛源于骨膜神经末梢受刺激和周围软组织损伤,严重者可伴随脉搏样跳痛。部分患者在受伤瞬间可能听到骨骼断裂声,随后疼痛迅速出现并逐渐加重。
骨折部位通常在伤后2-3小时内出现明显肿胀,局部皮肤发亮并可能呈现青紫色。由于骨骼断裂移位,患处可能出现异常凸起、凹陷或成角畸形。开放性骨折可见皮肤破损伴骨端外露。
患肢丧失正常运动能力是骨折的典型特征。上肢骨折时可能出现持物困难,下肢骨折则表现为站立行走障碍。关节附近骨折会导致关节活动度显著下降,脊椎骨折可能引起躯体运动受限甚至瘫痪。
完全性骨折患者在移动伤肢时,可能在非关节部位出现不正常的弯曲或扭转。这种现象称为假关节活动,是诊断骨折的重要依据。但检查时需谨慎操作避免二次损伤。
骨折断端相互摩擦会产生特有的捻发音或沙砾感,听诊器可闻及细碎响声。此体征在移动患肢时明显,但不应刻意诱发检查。伴随血管神经损伤时可能出现远端肢体麻木或脉搏减弱。
骨折后应立即制动患肢并用硬板固定,避免移动断端加重损伤。冰敷可减轻肿胀但需隔毛巾防止冻伤。保持受伤部位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消肿,同时需观察末梢循环和感觉变化。恢复期需保证每日摄入1000-1200毫克钙质和800国际单位维生素D,适量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及海产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康复训练,早期以等长收缩为主,骨痂形成后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负重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