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是怎么引起的原因
发布于 2025/06/11 11:52
发布于 2025/06/11 11:52
肠胃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肠道病毒是急性肠胃炎的常见病原体。病毒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进入消化道,侵袭肠黏膜上皮细胞,导致肠道渗透压改变和分泌异常,表现为突发水样腹泻、呕吐。这类感染具有自限性,通常3-5天可自行缓解,治疗以补液和电解质调节为主。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杆菌等病原菌产生的肠毒素会直接损伤肠黏膜。细菌性肠胃炎多因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或变质乳制品引发,常伴随发热、血便等全身症状。严重感染需抗生素治疗,同时需警惕细菌入血引发的败血症。
过量摄入辛辣刺激食物、酒精或过敏食材会破坏胃肠黏膜屏障。高脂饮食延缓胃排空,增加胆汁分泌,可能诱发化学性胃炎。生冷食物则可能刺激肠道蠕动亢进,这类非感染性肠胃炎症状较轻,调整饮食结构后多可改善。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黏膜保护,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糜烂性胃炎。部分抗生素会扰乱肠道菌群平衡,引发伪膜性肠炎。化疗药物则直接损伤快速增殖的胃肠上皮细胞,这类药物相关性肠胃炎需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慢性肠道炎症。这类患者肠道黏膜存在持续免疫攻击,表现为反复腹痛、黏液脓血便,需通过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进展。部分患者还可能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肠外表现。
肠胃炎患者急性期应选择低渣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避免奶制品和高纤维食物。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到低脂少渣的半流质,推荐蒸蛋羹、软烂面条等易消化食物。每日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恢复期可适量食用含益生菌的发酵食品调节菌群。注意餐具消毒和手卫生,腹泻期间暂停剧烈运动,腹部可配合热敷缓解痉挛疼痛。若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或便血量多等情况需立即就医。
上一篇 : 急性肠胃炎发病原因包括
下一篇 : 引起肠胃炎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