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的病因包括
发布于 2025/06/11 11:56
发布于 2025/06/11 11:56
急性肠胃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
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肠道病毒是急性肠胃炎的常见病原体。病毒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进入消化道,破坏肠黏膜屏障,引发水样腹泻、呕吐等症状。病毒性肠胃炎具有自限性,通常3-7天可自行缓解,治疗以补液和电解质调节为主。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可通过未煮熟的海鲜、生乳等食物传播。细菌产生的肠毒素会导致肠黏膜充血水肿,临床表现为发热、脓血便。严重感染需抗生素治疗,同时需进行大便培养明确病原体。
暴饮暴食或摄入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加重胃肠负担。高脂饮食延缓胃排空,未彻底加热的隔夜饭菜可能含有致病菌。生冷食物刺激胃肠黏膜,诱发痉挛性腹痛和腹泻。调整饮食结构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
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药物可能损伤胃黏膜屏障功能。广谱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机会性致病菌过度繁殖。化疗药物可直接引起黏膜炎性反应。药物相关性肠胃炎需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等寄生虫通过污染水源传播。寄生虫寄生于小肠黏膜,导致慢性腹泻和吸收不良。旅行者腹泻多与此相关,需进行粪便镜检确诊,采用抗原虫药物治疗。
预防急性肠胃炎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海鲜和未消毒乳制品,处理食材前充分洗手。发病期间建议食用米汤、馒头等低渣饮食,适量补充淡盐水。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伴高热、血便时需及时就医,婴幼儿及老年人出现脱水症状应立即静脉补液。恢复期可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态。
上一篇 : 肠胃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下一篇 : 肠胃炎什么原因引起的